新華社武漢11月10日電 題:逐浪嘉魚:江干水鄉 與時同行
新華社記者李鵬翔、梁建強、侯文坤
“南有嘉魚,烝然罩罩”,湖北嘉魚,因《詩包養經》而得名。
萬里長江繞城而過,鉅細湖泊鱗次櫛比,嘉魚是一座因水而興的城市。天然之美與人文之韻在這里交相照映,塑造了一座城既能隨遇而安、又敢于迎難而上的精力品德。
立冬時節,陽光溫暖。記者散步于這個有著1700余年汗青包養的江南水鄉,聽江干潮聲陣陣,看成長與時同行。
行走在嘉魚縣城,不經意間便能聽到“嗚嘟”的婉轉之聲。音色圓潤、渾樸,讓人倏忽之間為之一動。
《嘉魚縣志》記錄,“泥嗚嘟,古稱吳嘟,為三國東吳時簰洲牧童所創”。牧童放牧時,用泥巴捏成魚形,鉆孔、曬干,吹出“嗚嘟”之聲,既用來號召走進江邊蘆葦蕩的牛羊,也可用來自娛自樂。
嘉魚縣非物資文明遺產館內展現的嗚嘟。新華社記者伍志尊 攝
一曲嗚嘟,融進販子,傳播千載。從舊日的簡略單純泥哨到現在列進省級非遺的“文明手刺”,嗚嘟承載了嘉魚人勤奮悲觀而又隨遇而安的生涯狀況。
一山三水四分田,兩分途徑與莊園。嘉魚,始建于西晉,地處長江中游南岸。奔跑長江流至嘉魚北部時,江水環簰州灣向西,拐了一道年夜彎,在此構成“獨此西流三十里”的特別景不雅,津潤出一片魚米之鄉。
嘉魚人日晝夜夜以水為鄰,生生世世以魚為親。穿行街巷之中,嘉魚各式飯店多以魚字定名,魚片、魚糕、魚面、魚圓……各類江鮮美食令人琳琅滿目。在廚房熱火朝天的蒸屜旁,在販子陌頭的炊火氣中,魚鄉文明早已融進城市肌理。
相傳早在南唐時,嘉魚的水產就已開端內銷,并逐步成為主要的水產“供給倉”之一。今朝,魚、螃蟹等水產物年產量超7萬噸,年產值超20億元,銷往廣東、湖南、四川等10多個省份。
嘉魚縣簰洲灣。(受訪者供圖)
在茶庵新區,新建的城市雕像“雙魚戲珠”繪聲繪色,既是本地人悠然、悲觀精力的一種象征,又傳遞著奮力拼搏、尋求幸福美妙生涯的愿景。
假如說水產是嘉魚人在隨遇而安中接收的天然奉送,蔬菜財產從無到有的成長,靠的則是嘉魚人敢拼敢試、勤于開闢的“闖勁”。
潘家灣鎮農技職員劉朝輝說,從上世紀80年月起,嘉魚縣安身天氣、泥土、澆灌前提,決議成長蔬菜財產。
從開初小范圍試種,到探路套種、輪作等新形式,再到自立研發育種……這一保持,就是40多年。
現在,冬瓜、南瓜,包菜、白菜,成為嘉魚最具代表性的“兩瓜兩菜”。縣各類蔬菜蒔植面積達29萬畝,與22個省級年夜型農貿市場樹立了一起配合關系,成了湖北主要的“包養網蔬菜倉”。
嘉魚縣蔬菜蒔植基地。新華社記者程敏 攝
水的至柔至剛,塑造了一座城。祖祖輩輩與年夜江打交道、與風波抗衡,水所磨礪出的,還有嘉魚人的拼搏英勇。
“在重建的簰洲灣新鎮的抗洪留念館,我熟悉了另一個嘉魚,以年夜堤為脊梁矗立在史冊上的嘉魚。”作家葉延濱看望嘉魚時,寫下如許的感觸感染。
簰洲包養灣鎮中堡村,是1998年抗洪搶險的主疆場之一。昔時,軍平易近同心專心奮勇搶險,在嘉魚縣約百公里長江畔堤上豎起一座座“存亡牌”。
洪水早已曩昔,但那股不平的韌勁已嵌進這座城市。2020年7月,連續強降雨讓簰洲灣的汛情再一次繃緊了弦。得知故鄉需求,600多名在外務工和打拼的職員自覺返鄉守堤,干企業的、跑出租的、讀年夜學的……從“60”后到“00”后,又一次斗過了洪魔。
城市的汗青,在成長中書寫;城市的精力,在時間中淬煉。這座禁受了時間磨礪的城市,面臨成長的新請求,更以高昂之姿迎接挑釁。
離開官橋鎮官橋村第八村平易近小組,登上文昌塔遠眺,整潔的村落別墅、寬闊的柏油途徑、清亮的人工湖、連片的財產基地……一幅新鄉村的漂亮圖景映進視線。從舊日貧苦村組到明天富饒新村,蝶變源于嘉魚人發奮向上的拼勁與干勁。
嘉魚縣官橋村第八村平易近小組一隅。(受訪者供圖)
步進位于嘉魚的湖北金盛包養蘭冶金科技無限公司,“凝金剛之意志,鑄出色之光輝,樹綠色之brand”的口號額外奪目。這家平易近營鋼鐵企業,近年來積極探路綠色轉型,依附科技立異推進公司成長,勝利躋身全省高新技巧企業百強。
“金剛之意志”,恰是這千年水鄉,在時間中淬煉的成長氣勢。
勇于朝上進步、敢于求新求變,紡織衛材、食物加工、高端設備制造……新的財產集群正在嘉魚構成。據本地統計,2024年上半年,嘉魚縣地域生孩子總值166.5億元,同比增加7.5%。
與時同行,這座江干城市正奮楫逐浪,不竭書寫成長新篇。